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以數賦“能”:數字能源轉型中的機遇和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10 21:50:20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新一代數字技術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滲透,尤其是在能源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數字技術是提升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所在,加快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

日前,以“數字驅動、能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國際數字能源展在深圳開幕,共有407家國際數字能源龍頭企業參加此次展會,旨在聚焦全球數字能源領域前沿技術和實踐,加強數字能源生態各相關方的交流合作,聚合優勢資源,提升能源系統安全穩定、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引領全球數字能源產業鏈提質升級。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

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產業與技術的相遇和融合是新時代推動我國能源產業技術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伴隨著能源行業數字化要求的不斷提高,能源產業逐步邁入了數字技術和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的“數字能源”新時代。數字能源的發展成為了提升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所在,也是助力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

具體來看,數字能源是指物聯網IoT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能源設施的物聯接入,并依托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打通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信息流與能量流互動,實現能源品類的跨越和邊界的突破。

相較于傳統能源體系,數字能源通過5G、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物理世界能源產銷“源-網-荷-儲”等環節生成為數字世界的虛擬系統,能源基礎設施的眾多參與單元將實現靈活調節和動態平衡。不僅如此,數字能源的發展還能通過技術擴散和知識溢出效應推動能源企業的節能技術創新,并通過將其嵌入全部生產過程,通過“數字降碳”構建綠色發展的能源生態體系,實現能源系統最佳的資源配置和最優的利用效率。在提高產業效益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切實推進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這也將是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推動能源轉型綠色低碳

制造業作為能源消費的重點行業,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門,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面臨著保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隨著傳統能源的技術和創新已幾乎達到窗口期,改變能源行業結構性變革,保證能源產業持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重要發展方向。

近年來,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改善能源系統的過程中,要求能源行業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導向,轉變長期以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尤其是隨著數字能源生態的完善和數字創新能力的提升,節能儲能技術、碳捕獲碳封存技術、碳監測技術等一系列低碳技術會相繼問世,其普及應用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碳減排效率,從而降低能源行業甚至是制造業生產的無效性。如南方電網公司把海量的智能傳感器部署到電網設備上,實時采集和監控設備運行數據,并依托“數據+算力+算法”形成的“數字孿生電網”和“算力大腦”,高效統籌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破解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和功率預測難題。如今,通過“夸父”系統,可為風電場、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和調度機構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輕量化的短期、超短期和中期功率預測服務,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助力能源服務更加便捷

隨著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和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入,能源服務也將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數字能源助力能源服務提質增效指的便是利用數字技術,引導能源領域數據有序流動,從而提升能源系統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其中,促進人機協作和提升服務效率是可行途徑。具體來看,傳統能源企業及裝備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涉及企業改造、技術升級甚至系統機制“脫胎換骨”等方方面面,不僅需要專業技術人才,還需要系統內部的協同配合,使得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在行業內有效聚集。

因此,需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特別是促進數字技術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的普及應用。在這一領域,深圳供電局打造了電網運行、生產指揮和運營管理“數智三中心”,促進了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高效協作。同時依托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使得主網設備操作平均時間縮短了93%,主網設備巡視時間縮短了85%,主網常規故障處理時間縮短了67%。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供電局大力推動配網自動化自愈技術應用,建成全國質量最高的自愈型配電網,2023年上半年自愈平均復電時間98.5秒,累計減少客服平均停電時間0.117小時,更好服務于深圳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建設,保障社會經濟高速發展。

全球能源行業順應數字化進程不斷發展和優化,在加速布局數字技術的浪潮中,數字能源發展不僅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目標的理念和科技雙重變革,更是一場廣泛、深刻、長期的系統性變革。數字能源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全方位、多層次推動數字能源發展,依賴于數字創新、數字產業、數字基建、數字貿易等子系統的協同進步,因而需要政府、行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社會各界協同創新,合力共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的現代能源體系。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能源 經濟 每經熱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成亚洲精品,中国少妇的BBB真爽,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